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八部门印发了《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,也为整个科技服务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意见内容如下:
深度理解 “科技服务业” 这个词,对于大家看清未来的产业趋势、就业机会、赚钱机会都很有帮助。首先,科技服务业并不是大家通常意义理解的以旅游、餐饮为代表的 “服务业”,旅游餐饮服务,属于生活性服务业。科技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,是围绕科技领域展开的生产性服务业,是为企业开展的生产性服务。
科技服务业这个词也许你比较陌生,但是这个行业的代表企业你一定不陌生:美国的苹果、中国的华为。
以苹果公司为例,全球大多数苹果手机的生产虽在中国完成,但苹果公司并未投入任何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、生产线建设以及硬件制造,也未使用流动资金采购零部件进行组装。然而,在利润分配环节,苹果却能独占约75%的利润。其根源在于,从产品研发、物流配送、市场准入、检验检测,到绿色低碳、数字化赋能、金融清算,再到销售及售后服务,这一系列环节均由苹果掌控。凭借专利授权收费、服务收费等多种盈利模式,苹果在生产一部iPhone的过程中,让中国企业赚取微薄的加工费,而自身则凭借“技术+生态”体系获取丰厚利润,而这正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体现。
再看华为,其发展同样彰显了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。人工智能作为第四代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,国家政策大力扶持,众多企业积极布局。虽然中国有Deepseek、阿里千问等AI企业在全球排名中超越美国同行,但在商业价值和产业变革方面,真正脱颖而出的却寥寥无几。而华为凭借盘古大模型在消费电子、创新药研发、矿山巡检等众多行业的成功应用,特别是在智能驾驶领域,乾坤智驾已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。赛力斯的问界车型因搭载华为智能驾驶系统而获得市场认可,截至今年5月,已有超过20家车企与华为达成合作。那么,华为的AI为何能迅速落地?原因在于华为具备掌控生产性服务业全产业链的能力,是名副其实的链头企业。
尽管华为自身拥有制造业,但其20多万员工中并无一人直接参与芯片、笔记本、手机、汽车等产品的制造环节,主要采用代工合作模式,将制造业务外包给其他制造业企业,而自身则聚焦于研发、物流、金融、数字化、采购、跨境贸易等生产性服务环节。从苹果和华为的案例中不难发现,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现代制造业含金量的关键,更是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。
目前,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,但也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。2024年,我国GDP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为31.4%,而欧盟是40%、美国是47.7%,差距还是很明显的,所以增长的弹性也很大。